如果说 Ryzen 在桌面上完美归来,为重塑公司和产品形象奠定了基础,那么 今天发布的 EPYC(霄龙) 服务器平台 ,就是 AMD 全面扭转竞争态势的天王山战役。多年前,AMD 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了利润丰厚的、广阔的 x86 服务器市场,现在终于回来了!
EPYC 服务器处理器和桌面、移动领域的 Ryzen 一样,都是基于全新的 Zen 架构,但是针对服务器、数据中心做了大量的针对性设计和优化,毕竟这些领域对于软硬件的要求都太高了。
AMD 也毫不吝啬地公布了有关 EPYC 平台的大量细节,其中凝聚了众多工程师的心血,值得细细品味,当然很多细节技术性都比较强,我们也不会过多地深入,就带着大家大致了解一下。
【服务器版的 Zen 架构】
Zen 架构在设计之初,就充分考虑了不同市场领域的适应性,桌面、移动、服务器 (数据中心) 都要靠这一套架构拿下,这和 Intel 近些年的理念也是类似的。
Zen 微架构设计,EPYC、Ryzen 是相通的,包括核心与缓存配置,AMD 从数据中心应用角度做了重新梳理介绍,也可以 参考我们此前的解析 。
当然,Zen 架构也有诸多面向服务器和数据中心的针对性设计,比如大数据负载、虚拟化增强、安全加密增强。
除了标准指令集,EPYC 还增加了大量新的指令集,更好地优化数据中心应用,其中既有和 Intel 通用的,也有两条 AMD 独有的:CLZERO(清理缓存行)、PTE Coalescing(4K 页表合并为 32K)。
虚拟化方面也加入了不少新指令集,包括 Data Poisoning 内存错误处理、AVIC 高级虚拟化中断控制器、Nested Virtualization 嵌套虚拟化、SME 安全内存加密、SEV 安全加密虚拟化。
虚拟化延迟,可比推土机架构降低 50%。
52% IPC(每时钟周期指令集) 的架构性能提升,EPYC 同样是适用的。
转自 http://ift.tt/2solyvE
The post AMD EPYC 服务器深度揭秘:32 个核心堆一起真不容易! appeared first on Linuxeden开源社区.
http://ift.tt/2rSUX6t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